新哈飞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129|回复: 10

[社会新闻] 梁丁:"地球熄灯一小时"是针对中国的阴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3-29 23:10: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span class="info">2009-03-29 12:09:45 来源: <a href="#" target="_blank"><font color="#83006f">中国江西网</font></a> <a class="cDRed" id="endpageUrl1" href="http://comment&#46;news&#46;163&#46;com/news2_bbs/55IR2PM100012Q9L&#46;html"><font color="#ba2636">跟帖 <span id="replycounttop">240</span> 条</font></a></span> <p class="summary">必须允许这样一些傻逼弱智脑残的观点自由传播,只要“权力”不进场,每一番论战之后,一批民族主义者就会改换门庭,成为理性爱国主义者甚至是秉持一部分自由主义思想的公民。</p><span class="blank12"></span><div id="endText"><p style="TEXT-INDENT: 2em"><strong>作者:梁丁</strong></p><p style="TEXT-INDENT: 2em">这几天,网络最火热的活动大概是“地球熄灯一小时”的环保活动。这是一个国际环保组织,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发起的,呼吁在3&#46;28日晚上8点半熄灯半小时,节约能源,爱护环境。</p><p style="TEXT-INDENT: 2em">令人匪夷所思的是,这个环保活动,竟然成了一个针对中国的惊天大阴谋,相信许多网民,这两天收到或看到了如下一条消息:</p><p style="TEXT-INDENT: 2em"><font face="楷体_GB2312">最近美国环保组织发起“地球一小时”的关灯活动,千万别响应,因为3月28日晚上8:30—9:30正好是中央电视1到4台并机在全球播出的庆祝西藏民主解放五十周年纪念晚会,很明显,这个时候,所谓的环保分子发起的“地球一小时”,阴谋大家可想而知,“地球一小时”这个活动,为什么这次偏偏在这个时候提出,而且为什么是中央电视台公布的这个晚会后,才在中国传播?时间真那么巧合吗?</font></p><p style="TEXT-INDENT: 2em"><font face="楷体_GB2312">大家不信的话可以看看中央电视台的节目预告啊!</font></p><p style="TEXT-INDENT: 2em"><font face="楷体_GB2312">大家不要上当了!</font></p><p style="TEXT-INDENT: 2em"><font face="楷体_GB2312">要环保的话我们在平常就可以做到! 欢迎转发!</font></p><p style="TEXT-INDENT: 2em">我自己就从数个QQ群收到了这样的信息,有一些竟然还是在所谓的时评精英作者群之类;然后还有不少网友通过个人QQ向我发送这条信息,当然,无一例外的这些人都被我拉近了黑名单,这些网友很多是看我文章后加我,想不到竟然会有愚蠢的认知,会去认可这么脑残的东西,令我感到深受侮辱;在一些社区论坛群组之类的,这条消息也是四处可见。</p><p style="TEXT-INDENT: 2em">对这样一个事实,第一反应是哭笑不得,让人诧异于还有很大一部分网民认知扭曲到了如此地步,骂几句“傻逼脑残弱智”之类的话语,是应激反应。但是,作为一个传播学的现象,认真思索,其中倒还有一些值得深究的地方。</p><p style="TEXT-INDENT: 2em">网络最神奇的特点在于,傻逼弱智脑残可以与最睿智的思想获得同样的传播渠道,而基于中国的现实,不明真相的围观群众总是大多数的,于是,这些傻逼脑残弱智的东西,往往可以实现爆炸性的增量传播。</p><p style="TEXT-INDENT: 2em">抛开诸如内容审查,新闻管制之类的话题不谈,这涉及到新闻自由的敏感话题,在这一点上,除了网评员(五毛),绝大多数网民是深恶痛绝的(在这一点上,网民们无疑是构成了最广泛的统一战线)。但就传播学来说,这其实并不值得悲哀,而恰恰是网络最引人入胜的地方,也关乎到言论自由的深层次剖析的问题:</p><p style="TEXT-INDENT: 2em">必须允许这样一些傻逼弱智脑残的观点自由传播,这属于个体或者组织言论权、思想权不可剥夺的一部分,倘若说,我们因为觉得这样的东西有辱智商,有辱斯文,甚至丢人现眼,有辱国体,而要禁止它们传播,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甚至是有助于社会进步,国家文明,那么这必然会成为戕害公民思想权、言论权的开端,因为,拥有了这项权力的管理方,完全可以藉此名义,将那些睿智,进步的,符合现代文明方向的观点、思想,归入此类,然后还能拉出“维持社会文明,国家进步”的虎皮旗号,也就顺理成章。</p><p style="TEXT-INDENT: 2em">因此,一个健康的网络生态的形成,必定先由“地球熄灯一小时”是针对西藏的大阴谋、这样一些看似荒诞不经的言论开始,然后,其他的思想,那些睿智的,独立的,理性的,经得起推敲的,符合现代文明常识的思想,也同样具有这样的一个传播权利,然后藉由大面积的公开争吵,辩论,甚至是互相对骂,这样一个“真理越辩越明”的基础性常识,而实现网民(同样也是公民)以及互联网认知的整体性提高。</p><p style="TEXT-INDENT: 2em">继续阐述,谈网民和互联网生态,绕不开一个词语:广场生态。互联网就是一个大广场,在早期,尤其是在中国还存在“大量不明真相的围观群众”这一客观事实的前提下,极易形成广场生态和集体无意识的景观,这也是很多启蒙分子、公共知识分子和社会批评者,经常忧心忡忡于“网络暴民”,“话语暴力”、“劣币驱逐良币”的根本原因。广场生态的存在,的确是网民和互联网认知更新换代的一个大阻力,但是,需要看到的是,从古至今,广场生态就坚固的存在于人类这个大群体当中,这跟个体“趋群”的本性是一脉相承的,但是,我们同样应该看到,一个大广场,倘若能够允许多元话语的存在,那么,“广场生态”就会大大弱化,因此,从这一点来考察互联网促进中国进步,无疑就是:互联网事实上上已经形成了多元话语的生态。</p><p style="TEXT-INDENT: 2em">我们可以看到,在互联网这个大广场上,每天不知道在发生多少大大小小的观点鏖战。但让人担忧的是,这种观点鏖战,总有人试图引进强力解决,试图引入“权力”,这一在当前还具有消灭声音能力的力量,将对手打入万劫不复的境界;而另一方面,“权力”自身也往往会秉持自身绝对正确的立场,而忘记自身作为“社会仲裁者”的基本身份,试图引领和强制设定本该由互联网自发生成的多元观点谱系和秩序系统。</p><p style="TEXT-INDENT: 2em">广场生态并不可怕,可是,一旦此时,广场生态与“扭曲的权力需要”合流,才会真正形成致命的影响。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十来年前,“中国可以说不的狂潮”,还是08年之后,中间有了些许沉寂的极端民族主义潮流又开始汹涌,就人数而言,其无疑是占据绝对优势,但是,在网络论证中,在于少数的自由主义者的论证中,却从未真正的占据过优势。即便是汹涌如洪水的谩骂侮辱,即便那种动辄要“人肉搜索”的威胁,也丝毫没有改变其在观点论证上的劣势,恰恰相反,只要“权力”不进场,每一番论战之后,一批民族主义者就会改换门庭,成为理性爱国主义者甚至是秉持一部分自由主义思想的公民。</p><p style="TEXT-INDENT: 2em">这时,我突然想起去年抵制JLF时,那条流传甚广的短信:内容大致是号召去加了付,装满一车的冰棒、冻肉之类,总之是冰冻食品,然后JLF在里面转啊转,转几个小时,直到累到转不动了,回家。这在当时,几乎也形成了广场生态和集体无意识的狂潮,获得了多数网民的踊跃支持,可是,当喧哗沉寂,再不到一年后再来看这些东西呢,会有什么感受? (本文来源:中国江西网 )</p></div>
 楼主| 发表于 2009-3-29 23:12:0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觉得奇怪,我活了三十多年了怎么今年搞这个?

反正我是看了会电视
发表于 2009-3-29 23:21:56 | 显示全部楼层
没办法,中国人口多,愤青也多
发表于 2009-3-30 08:07:41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09-3-30 08:15:21 | 显示全部楼层
顶啦
发表于 2009-3-30 12:41:44 | 显示全部楼层
没参加。    
发表于 2009-3-30 13:28:38 | 显示全部楼层
忘记了
发表于 2009-3-30 22:25:08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09-3-30 22:28:53 | 显示全部楼层
俺也忙忘记了
发表于 2009-3-31 17:47:04 | 显示全部楼层
    
*滑块验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哈飞车友会 ( 鲁ICP备15020090号-4 ) |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GMT+8, 2024-6-17 01:52 , Processed in 0.023069 second(s), 5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

© ys166.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